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3的文章

輕微失智的長者,有沒有「資格」接受心理會談?「需不需要」心理會談?他們的心情需不需要關懷?

  ( 文 / 劉貞柏醫師 ) 「最近好嗎?前一陣子沒回診。」這天來了一個輕微失智的老病人,過去曾穩定看診一段時間。 「最近睡不好。」 「今天星期幾?現在大概幾點?」寒暄一下之後,我問他這些問題,順便看看最近的腦力變化,先前他有記憶力退化失智的傾向。 狀況沒太大變化,大醫院的醫師檢查也說保持得不錯,他這麼說。 「最近心情好嗎?」 「不大好。」 「怎麼啦?」 「我知道我現在記憶變差,經常忘東忘西。但家人偶爾對我不耐煩,也會責備我。我知道他們是為我好,有時候也是怕我安全疑慮,忘記帶手機鑰匙出門,或著舞上忘記鎖門。但我覺得老是被罵,心裡難受。」 「你知道你有輕微失智,對吧?」 是啊,我知道。他莫可奈何地說。 「我們有現場有心理師,幫你安排一個簡短的諮詢,了解一下你的情形,可以嗎?」我問。 我不知道要談什麼,我只是不開心而已,他這麼回答。 「我認為,就算你年紀大,就算你輕微失智,你還是有自己的心情,我們還是關心你的心理健康,情緒健康,而不只是關心抽血數值的正常與否。」 很多人認為,既然是失智患者,所以不需要心理關懷,情緒關懷,更不需要花費時間跟金錢在心理治療,反正他們都不記得。會這樣想的人,可能也認為孩子的情緒不重要,自然化解就好,反正長大也不記得。更擴大來說,精神病患者的心情也不重要,也不需要心理治療,反正腦子已經錯亂了。要不就接著說:失眠患者的心理壓力也不重要,反正只要睡著就好。 滑坡推論下去,認為只有總統的心情需要被照顧。只有有錢人的心情需要被照顧,只有重要的人心情才需要被照顧。 不是這樣的。 許多研究顯示:大腦內部的情緒記憶比事件記憶更深刻,影響更大,也在在影響我們的行動與決定。白話說法:孩童若處在高壓造成情緒不穩定,長大之後潛意識裏面的情緒刻痕會長年影響長大後的各項思考邏輯跟選擇。 誰說失智長者的情緒不重要,不值得重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