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貞柏醫師) 「我跟我女兒關係算是有慢慢改善,但是我跟我媽媽還是常常吵架。」她已經50多歲,上有老母親,下有一個叛逆的女兒。 「年輕人還是有很多太新的想法,我不太能認同。」她搖搖頭。 那你跟你媽媽的相處呢? 「她年紀大了,想法也不會改變。很多老觀念我也無法認同。」她嘆氣。 我告訴她:彼此溝通的時候,先追求「互相理解」就好,尤其是到了這個年紀。 「可是醫生,我剛剛就說:她的很多觀念我沒辦法認同呀!」 不不不,「理解」跟「認同」是兩件事!! 有什麼不一樣? 「理解」是你試著從對方的角度跟脈絡,用「邏輯」去了解她的思考為什麼會這樣。 例如:因為你女兒剛剛吃飽了才回家,所以在餐桌上沒吃幾口就不想吃。你願意「理解」她的行為。 但是啊,你準備好豐盛晚餐,但她明明知道你有煮飯,卻在外面吃飽了才回來,浪費你的苦心。所以儘管你「理解」,卻不一定要「認同」她這個行為。 —— 她花一個月薪水買了一件裙子,你「理解」這個款式她已經看了很久,你也「理解」她很想在舞會上穿這條裙子。你也「理解」這條裙子確實很好看。 但是這樣的花費,你卻不一定要「認同」:畢竟你女兒還沒存什麼錢,收入也不高。 —— 『溝通的時候,你表示你「願意理解」他、或者「已經」理解他、甚至「願意繼續」理解更多。但不等於你認同、鼓勵或支持這些行為。』 醫生,光是理解就夠了嗎? 當雙方溝通產生摩擦的時候,光是能做到互相理解就難能可貴了,是重要的第一步。 —— 『可是我媽媽好像不太願意理解我,更不用說認同我了。』 今天如果你已經70、80歲,我也不會要求你「理解」,因為你的大腦已經裝不進太多邏輯。光是你願意「知道」對方傳遞的訊息,就已經難能可貴。 所以跟年紀大的人溝通,第一步是希望對方願意「知道」。 很多老人家連這一步都無法,話都聽不進去。光是願意聽你講話,慢慢聽懂你講的,儘管還不理解,但已經難能可貴。 —— 「認同」、「理解」、「知道」,是不同層次的溝通。 分清楚了,才知道是跟對方在哪一條頻道上,溝通才會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