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貞柏醫師) 今天喉嚨癢癢的,不像是感冒。怎麼身體有點疲倦?感覺怪怪的? 突然回想起昨天搭捷運時,旁邊的男子口罩沒戴好,咳了兩聲。 想起前天經過建築工地時,烈日下戶外陰涼處群聚的工人好幾個沒戴口罩。 越想越不對勁,身體的不舒服又更明顯了! 篩檢站大排長龍,想去又不敢去,徒增感染風險。 想知道自己怎麼了,上網查詢資料,越查卻越害怕。 鼓起勇氣問問身邊的家人朋友,得到的只有謾罵或嘲笑: 「我不是早叫你去打疫苗了嗎?誰叫你不聽?」 「你想太多了吧?緊張兮兮的,這樣很笨耶!」 好挫折,又好生氣。對別人生氣,也對自己生氣。 坐在辦公室椅子上,偷偷吞了一顆普拿疼,好像有好一點,打起精神做自己的事。 旁邊同事口罩沒戴好,露出鼻孔,鼻孔還有毛。 終於忍不住大罵:「你把口罩給我戴好!」氣到不行,氣到下班還在氣。 【趕快去找醫生!】儘管醫生不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無法讓你隔壁的同事乖乖戴好口罩,但醫生可以盡量給你一些建議、一些安慰、一些支持的力量。 小小的改善、小小的祝福,可以補充小小的能量,一點一滴,讓難過的日子,繼續走下去、再撐一段路。 就醫小提醒: 【 6. 我吃這藥改善焦慮失眠,會不會上癮?】 答:藥物本身合理使用,相當安全。讓人上癮的不是藥物,讓人上癮的是「改善的感覺」。 痛苦很久,痛苦減少的感覺,相當舒適。 壓力很久,壓力釋放的感覺,相當舒適。 孤單無助很久,被了解支持的感覺,相當舒適。 當你用盡辦法徒勞無功,終於有一條繩索能拉住你,相當舒適。 飢餓很久的人,飽餐一頓後,將來不再希望忍受飢餓。 痛苦很久的人,發現原來有改善的方法,希望將來不再痛苦。 醫師、治療、藥物不是完美的解方,但是一種「改善的選項」。 當你沒有其他改善的選項時,只好選擇這種。 但若你已經耗盡能量,怎麼有力氣去尋找其他改善的選項呢? 當你要跨過一條河,出現一座橋,你也只能先走這座橋過河,這是不得已的辦法。 若藉由這座橋到達彼岸,可以逐步改善。那麼等到力氣充足了之後,再慢慢搭別座橋吧! 在你完成很多橋之前,你只有這條橋可以過河。你總不會說:「我對這條橋上癮」吧? 【 7. 除了看醫生接受治療外,有沒有其他改善的辦法?】 答:有,任何有幫助的方法,都可以嘗試看看。 運動、紓壓、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求神問卜通通可以。 只要這些辦法有效,都可以去嘗試。 「都沒效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