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你幫我看看這些可不可以吃?」陳媽媽將各種瓶瓶罐罐從購物袋裡頭仔細拿出,整齊地排列在診間的桌子上,我隨意數了一下,大概有七、八罐那麼多。
「這是我兒子上次從美國帶回來的。」陳媽媽拿起一個深色的罐子,上面滿滿英文標示,標籤上還有一個金髮碧眼的模特兒展現燦爛的笑容。
「另外這個,是上次藥房買的,不便宜呢!」這罐看起來沒甚麼標示,甚至衛生署許可證字號都沒有,讓人擔心。
「你吃這麼多要做甚麼?」陳媽媽如數家珍地報告哪些健康食品要照三餐吃,哪些一次要吃兩顆,計算下來,每天要吃的總量居然超過十顆!於是我忍不住問她,到底吃那麼多要做甚麼?
「我睡不著啊!」陳媽媽憂愁地看了我一眼,好似我過度大驚小怪了。
「我開給你的藥,效果應該比較好吧?」我問她。
「我不敢亂吃藥,大家都說吃多了傷身又會傷腎。」陳媽媽斬釘截鐵地說著。
「那你吃那麼多『保健康、顧身體』的健康食品,就不怕吃壞身體?」我反問。「應該不會吧?」陳媽媽遲疑地說著,說著說著,她慢慢地又將桌上瓶瓶罐罐默默地收回購物袋裡頭。
保健食品是「食品項目」
以國內來說,只有少數項目具有衛生署認可具有保健功效。少數通過衛生署核可的,包裝上會標示健康食品標章。
若沒有這種標章,則大部份歸類為食品。若連食品的許可字號都沒有的,就需特別小心這種來路不明的物品。
目前衛生署公告的十三個保健項目裡頭,並沒有包括治療失眠的健康食品,因此坊間所謂治療失眠的保健食品,其實就歸類在「食品」裡頭,不具有經過認證的保健功效。有經過公告的十三個項目包括:
調整血脂、免疫調節、胃腸功能改善、骨質保健、牙齒保健、調整血糖、護肝、抗疲勞、延緩衰老、調整血壓、促鐵吸收、調整過敏體質、不易形成體脂肪。
每一種經過認證的各廠牌保健食品都可以上政府衛生署網站查詢。
若一種食品對失眠那麼有效,怎麼不做成一顆藥丸就好呢?今天之所以無法將這個食品當作藥物,主要在於療效不明確,也就是有的人吃了有效,有的人吃了沒效。
由於吃了沒效的人比較多,所以無法當作一個「具有一定程度效果」的藥物,自然也無法通過效果的認證。
這世界上存在一種名為「benzodiazepine」的成分,經過科學認證,具有明確的助眠效果,而且都是經過醫師評估後開立。經過這樣的說明之後,你會不會比較放心吃了呢?(只不過這個叫做benzodiazepine的物質,就是大部分安眠藥裡頭的主要成分。)
藥物有沒有效,因人而異
關於健康食品,這其中其實存在著某種思考陷阱。
假設此時市面上有種聲稱吃了可以治療失眠的保健食品叫做「必好眠」,某個失眠已久的李先生到藥局花了一千塊錢買了一罐回家吃。
若吃了這個「必好眠」,當天晚上李先生真的順利睡著的話,他會覺得這真有效!
若吃了沒效,李先生也會覺得沒差,反正「吃了有效當賺到,吃了沒效當做保健」。
對於藥品,則常用同樣的邏輯做負向解釋:同一個李先生到診所找醫師開立安眠藥,若當晚順利睡著了,於是李先生認為症狀已經改善,不必再吃藥或認為症狀雖然改善,但藥物傷肝傷腎,所以還是少吃為妙。
若當晚吃安眠藥後依舊失眠,李先生就認為藥物沒效,從此不再吃。食品、藥品,只有一線之隔。若想追求明確效果,直接吃藥是一個比較保險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