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為什麼以前我都不會失眠,現在卻會呢?」
患者經常覺得年輕時倒頭就呼呼大睡,怎麼年紀也不大,例如三十多歲快四十歲,睡眠就開始起了變化。
原本以為老年人才會很不好睡,或是睡眠時數變得很短,但自己根本就還沒有老化的感覺,居然也開始有失眠的問題。
舉最常見的例子來說,十幾歲、二十幾歲時如果一時興起,大量運動,隔天可能起床後肌肉痠痛,甚至很多人還覺得這種痠痛是「有運動到的感覺」。過沒幾天,痠痛消失,肌力也恢復。
然後三、四十歲,偶爾大量運動,或是沒做好暖身,結果隔天手沒力,疼痛也不易消失。去看復健科醫師,醫師說是「網球肘」或「媽媽手」,也就是肌腱炎的意思。
患者不明究理,想說「怎麼我以前三兩天就好了,現在醫師說要三個月才會好?」,不信邪,吃藥改善幾天之後又跑去運動或做家事,結果馬上復發,痛得更厲害。
肌肉痠痛只是因為乳酸堆積,肌腱炎卻是軟組織受傷,不易修復,所以兩者需要恢復的時間差很多。同樣是「手痠痛」,卻有很大不同。
睡眠也是一樣道理:十幾二十歲時腦部還在發展中,大腦也算年輕,較能適應熬夜或時差影響。隨著大腦逐漸累積壓力,長時間熬夜、滑手機甚至飲酒等,都會影響腦部的睡眠系統。
「出來跑的,總是要還」,年輕時累積對腦部的壓力,隨著年紀增長會漸漸顯現出來。所以保養要趁早,傷害要減少。
(未完)
患者經常覺得年輕時倒頭就呼呼大睡,怎麼年紀也不大,例如三十多歲快四十歲,睡眠就開始起了變化。
原本以為老年人才會很不好睡,或是睡眠時數變得很短,但自己根本就還沒有老化的感覺,居然也開始有失眠的問題。
這是健康概念上的常見邏輯偏誤:以前體能如何如何,現在卻不能像以前那般如何如何。
舉最常見的例子來說,十幾歲、二十幾歲時如果一時興起,大量運動,隔天可能起床後肌肉痠痛,甚至很多人還覺得這種痠痛是「有運動到的感覺」。過沒幾天,痠痛消失,肌力也恢復。
然後三、四十歲,偶爾大量運動,或是沒做好暖身,結果隔天手沒力,疼痛也不易消失。去看復健科醫師,醫師說是「網球肘」或「媽媽手」,也就是肌腱炎的意思。
患者不明究理,想說「怎麼我以前三兩天就好了,現在醫師說要三個月才會好?」,不信邪,吃藥改善幾天之後又跑去運動或做家事,結果馬上復發,痛得更厲害。
這是因為受傷的位置不一樣,體能恢復的能力也變得不一樣。
肌肉痠痛只是因為乳酸堆積,肌腱炎卻是軟組織受傷,不易修復,所以兩者需要恢復的時間差很多。同樣是「手痠痛」,卻有很大不同。
睡眠也是一樣道理:十幾二十歲時腦部還在發展中,大腦也算年輕,較能適應熬夜或時差影響。隨著大腦逐漸累積壓力,長時間熬夜、滑手機甚至飲酒等,都會影響腦部的睡眠系統。
「出來跑的,總是要還」,年輕時累積對腦部的壓力,隨著年紀增長會漸漸顯現出來。所以保養要趁早,傷害要減少。
(未完)